山东讯(通讯:刘运智 李庆锋)好人福报,时候已到。今年59岁的她只有初中文化,上有婆婆下有儿孙,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她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却用尊老爱幼的孝义之举,生动诠释了“小家”和谐与“大家”安泰的深刻道理,激起了儿子参军报国的远大志向,赢得了邻里与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她就是“济宁好人”获得者、邹城市峄山镇南龙河村军属刘兆荣。
(前排左一为刘兆荣)
“娘,您身体好吗?心里不闷得慌吧”。“我身体很好,有你天天来看我,我活得很开心。”看到儿媳刘兆荣,93岁的婆婆笑呵呵地答道。一天,她忙完了地里活儿,不顾劳累拿着自家地里种得菠菜,走进老人居住的温馨小院。
在老人家里,笔者看到: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床上被褥干净整洁,四季服装洗好齐整摆放,室内外卫生一尘不染……“这都是俺儿媳兆荣给俺收拾的!”心中充满感慨的刘兆荣的婆婆如今已年逾古稀,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行动自如。邻居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个个跟着学样儿。大家都说:“刘兆荣真是个孝敬的好儿媳,俺们应该向她学习”。
人常说,婆媳之间的关系最难相处。然而,在刘兆荣眼里却并不这认为:婆婆也是娘,这是她打心里的想法。因为,刘兆荣父母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深知孝的朴素道理。自打1988年嫁到婆家后,她三十五年如一日,勤俭持家,养儿育女,照顾公婆,辛勤操劳,对待公公婆婆就像亲生爹娘一样,与丈夫宗建运共同撑起一个和美的小家。
2011年春节刚过,年迈的公公因常年患有哮喘,撇下婆婆离世。刘兆荣主动承担起照顾婆婆饮食起居的所有重担。她怕婆婆孤单,就经常来陪婆婆说说话,拉拉呱,聊聊家常:“娘,你的儿子工作忙,没时间来照顾您,怕您一个人在家孤单,我来陪你说话聊天……”婆婆听了心里乐开了花。
精神上的陪伴必不可少,生活上的照料关怀备至。家里有牛奶、肉类等好吃的,刘兆荣第一个想到就是婆婆。自己舍不得吃,也要送给婆婆,让婆婆吃好喝好。冬天,她把煤炭送过去,点上煤炉,让婆婆温暖过冬。夏天,她买来水果、点心之类的食品拿给婆婆。刘兆荣对婆婆的知冷知热,让她的婆婆十分感动:“俺这个儿媳妇比俺的亲生闺女还要亲。”不光照顾小家,刘兆荣还是个远近闻名的热心人,街坊邻居有大事小情,她都会热情的伸出双手,从不计回报,多年的坚持和付出,也为她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我妈妈是个勤劳善良的人。这是我小时候就亲眼目睹的,也激励着我用忠诚使命的责任担当,去参军报效国家。”回忆起刘兆荣言传身教,已为人父、服役11年的儿子宗浩然依然很激动。
抱着胖嘟嘟的孙子,已四世同堂的刘兆荣深知,父母的言行举止就是儿女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孩子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她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常常教育儿女做人要老实,待人要诚实,做事要踏实,对老要尊敬,对幼要和善,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孩子,到部队锻炼几年,一辈子都会做人。”言为心声。带着妈妈的嘱托,2012年冬季征兵工作拉开帷幕,刘兆荣的儿子宗浩然积极报名应征,经过体检、政审、复查等程序后,于当年12月入伍,奔赴湖北某部服役历练。
部队的生活充满艰辛、充满欢声笑语,也充满阳刚之气。但刘兆荣的儿子宗浩然时刻牢记母亲的教诲,努力学习军政理论,专业技能掌握熟练,考核比武事事争先不甘人后。由于他不怕苦累,执行备勤任务表现出色,2014年宗浩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他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家里时,刘兆荣掩饰不住脸上的喜悦,流下了高兴的泪水:“儿子在部队出息了,给为娘的争光了。”此后,带着母亲的叮咛,其子宗浩然又多次随部队执行紧急警卫值勤任务,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受到部队领导称赞。先后获得优秀士兵、优秀士官、个人嘉奖、个人三等功等多项奖励。荣誉面前,宗浩然却很谦虚:“是母亲的教诲激励我在部队努力工作,为家乡父老再立新功。”
责编:欧文秀 审核: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