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讯(通讯:陈贺强 孟兴国)什么力量可以使从未谋面的人一见如故?那就是书的力量。与于建华老师、范丽老师的会面让我真正的体验到了这种神奇的力量。
与湖南少儿出版社副编审范丽老师的缘分起源于两年前。当时范丽老师做一套童书的导读,胡志远老师向范丽编辑推荐了我。在领取了写作设计任务后,我在最快的时间非常用心的完成并提交给了范丽编辑,她很感动于我的认真、高效。
去年秋天,范丽编辑联系我,说她非常用心策划和编辑出版了一本书——《我是马兰人》,想让我读读,然后写一篇导读。我受宠若惊,欣然应允。
我在拿到《我是马兰人》这本书的第一时间,就一口气读完了。一方面是因为范丽编辑推荐给我的,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这本书本身也非常吸引我。《我是马兰人》这本书讲述了为我国“两弹”事业投身大漠、奋斗在新疆马兰的众多平凡而伟大的人物故事。他们在创造“东方巨响”的伟大事业中,创造了“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书中的故事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几度热泪盈眶。之后,在一周时间内我完成了一篇读书心得——《马兰花开,生生不息》。
当我把这篇读书心得发给范丽编辑以后,她读了也觉得非常好,马上就发给了《我是马兰人》的作者之一于建华老师,于老师读了之后也深受感动,就发表在了他主办的“华语有约”微信公众平台。
在阅读《我是马兰人》之后,我觉得这本书是当下青少年最应该去好好读一读的书。读了这本书,能够让人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能够让人顽强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能够让人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能够激励人在新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于是,我就率先在自己班级里开展起了共读活动。
今年春季开学,我将《我是马兰人》这本书推荐给了校长王翠芳,王校长读了以后赞不绝口,并说这本书真的应该在全校中高年级开展深入、广泛的共读。在得到王校长的肯定和支持后,我就开始组织了全校师生共读。为了支持阅读,王校长还购买了一批《我是马兰人》书籍配给了各班。自2月份开始,本书的共读在我校掀起了持续的热潮,各班级、学生的阅读成果——读书心得、手抄报、讲书小视频……丰富多彩。我在私下的访谈中感受到,许多师生也深深地被“马兰精神”所感动。于是,我又跟王校长说,想请范丽编辑给我们学校的学生组织一次网上的读书交流活动。王校长说,当然好啊,要是能将范丽编辑请到咱们学校面对面跟学生读书交流,那就更好了!我说,我试试吧。不过,我心里是很没底的——范丽编辑远在湖南长沙,路途遥远、工作繁忙不说,而且与我素未谋面,之前一直是微信联系,范丽编辑会来吗?但是,总要说说试试啊。于是我鼓起勇气向范丽编辑发出了来校的邀请。哪里想到,范丽编辑竟然爽快地答应了,而且还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要邀请于建华老师一起来。原来,我和学校师生的《我是马兰人》阅读行动,深深地感动了于老师,也想要来学校跟老师、学生见一见。范丽编辑告诉我,只要于老师来的时间定下来就可以。
然后我就开始期盼,二月,三月,四月初,我等到了好消息,范丽编辑告诉我,他们将在4月19日抵邢。于是,我开始紧锣密鼓策划活动方案。
4月19日下午,在邢台东站,我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范丽编辑和于建华老师。尽管与二位老师初次见面,却都感觉像老朋友一样,没有一点生疏感。文静的范丽编辑,兼具军人与读书人气质于一身的于建华老师,深深的吸引着我,一见如故。
4月20日,“传承马兰精神 厚植爱国情怀 发奋读书报国——邢台市第一实验小学《我是马兰人》读书教育活动”有序而热烈的开展了一整天。上午,于建华老师和范丽编辑在王校长的引领下,参观了学校的校园文化文化,与我们的老师一起开展了“传承马兰精神 做好行新教育”的《我是马兰人》主题聊书会;下午,于三百多名学生、一百多名家长畅谈了《我是马兰人》书中的故事、书外的故事、以及“马兰精神”对孩子们深刻的成长教育意义。
一天的时间那么短。上午与老师们的聊书会都到了12点半了,老师们还不愿意分别。聊书会上,我校郭玉霞老师在给大家《生命的最后八天》这个故事的时候,全场人几乎都忍不住红了眼圈。下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都已经过了放学时间一个小时,在结束的时候,还有许多的学生、家长拿着《我是马兰人》这本书不忍离去,还要找作者、编辑要签名、要合影。
这次活动就像一场“春雨”,把埋入我校师生心中的“马兰人”故事以及“马兰精神”的种子,润泽浇灌,开始在邢台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在不久的将来,美丽的“马兰花”将遍布邢台市第一实验小学的角角落落。“马兰精神”将激励邢台市第一实验小学的每一个人向阳生长!“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也将成为邢台市第一实验小学“行新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4月20日这天,正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就像我们王校长这两天一直说的,一切都是那么“刚刚好”。
21日上午,我载着于建华老师、范丽编辑去送站,离别的愁绪无论怎么谈笑风生也挥之不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相聚的时刻总是感觉愉快而短暂。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唯有期待下一次早日再相会!
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再相会,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更加美好的约定,下一次的相会将更加令人期待!
一个感动推动另一个感动,一个感动传递无数个感动,这种感动不会转瞬即逝,而且会越来越浓烈,成为生命中的一种力量,生生不息!
责编:欧文秀 审核: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