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垣曲县讯(通讯:卢春惠 )今年以来,垣曲农商银行以推进运营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为抓手,从管理细节、服务细节入手,积极践行“三个服务”理念,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满足特殊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用爱心真情不断延伸服务的深度和内涵,赢得了客户好评和信赖。
“爱心”弥补残币之缺
“真是太感谢了,我们姐妹几个为了不让母亲烦心,打算每人凑几千块钱,把这个钱补上,通过“残币”兑换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农商银行心系客户的服务爱心,为你们的服务点赞。”家住垣曲县中条大街的谢女士接过存单时激动地说道。
近日,客户谢女士在帮助母亲收拾屋子时,发现近万元现金储存不当,全部变成了残币。“这可是我积攒了好几年的血汗钱,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母亲看着积攒的“零花钱”心痛不已。“妈,你别担心,农商银行可以兑换”。由于残币受损严重,她们也不知道能兑换多少,谢女士姊妹几个商量好,兑换不了就偷偷承担这个“损失”,让母亲宽心。
走进垣曲农商银行中条大街分理处,谢女士向大堂经理说明来意,大堂经理将其引导至残损币兑换窗口办理。
由于残币损坏程度严重,且数量众多、难度较大。为了不影响其他客户办理业务,网点负责人迅速作出应急措施,安排专人手工清点,一张张挑拣、整理卷边、计数、压平、捆扎、封装,经过长达2个多小时的细心有序清点,最终清点残损币共计9875元,并开立了存单。谢女士连连致谢,并为农商银行服务点赞。
兑换残损币工作虽然耗时费力,但该行员工用“爱”弥补起残币之缺,将客户与农商银行的心连在一起,用热情与真诚展现农商银行的责任与担当。
“爱心”让无声胜有声
由于一位聋哑人到垣曲农商银行办理一笔业务,引发了该行对“特殊服务”的再升级。
原来,该行在接待一位聋哑人客户中,由于工作人员不懂手语,交流不畅,客户急的满头大汗,工作人员也是手忙脚乱。打通服务通道,让客户无遗憾,垣曲农商银行决定对服务再升级。近日,该行专门聘请专业老师,组织网点柜员学习日常沟通手语、业务使用场景、手语的含义等常用词语。员工们还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实操演练,巩固学习内容,发现易错问题,进一步提升手语使用准确性和熟练度。目前,该行员工已经能够掌握基本手语服务技巧,满足特殊客户的服务需求。
该行从服务细节抓起,将“服务有温度”的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帮助特殊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用“爱心”让无声胜有声。
“爱心”让难题变简单
在服务百姓中,垣曲农商银行急客户所急,帮客户所需,提供的“特殊服务”,同样彰显了该行有诺必行的服务温度,让“百姓银行”美名远扬。
“没想到,农商银行不仅说到做到,而且效率很高。”家住历山东路的张先生对垣曲农商银行七一路分理处的服务竖起了大拇指。原来,张先生的母亲长期瘫痪在床,急需办理“现金支取”业务,但是密码锁了,需要本人到柜台办理业务,客户又急需这笔钱用于治疗和日常开支。得知张先生遇到的困难,垣曲农商银行七一路分理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提供上门服务,为老奶奶办理了业务。
垣曲农商银行坚持做银行就是做服务,用爱心服务客户,用真情赢得信赖,展现了社会责任与担当,让服务品牌更加响亮。
责编:欧文秀 审核: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