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哈特乡讯(通讯:吉·巴特尔 )夜晚来临,芒力克大叔家葡萄架下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满屋子的人聊得起劲。原来是这里的“国语学习培训”开课了,大家学说绕口令热闹的很。
“娃娃放假了,地里的活早上六七点就出去了,晚上回来和娃娃说一说学习,学习辅导我们也跟不上,不知道要做些什么,送学习到家里学国语特别好,给我们讲讲课、互相说一说,好多话的意思也听懂了”。肖然托勒盖村农民热依木·热合曼说。
苏哈特乡肖然托勒盖村坚持“群众在哪里、宣教阵地就设到哪里”的原则,以“流动夜校”为载体,针对农牧民群众国语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弱化等问题,坚持以点带面,利用农闲时间,从每户择优挑选一名国语基础好、积极性高的成员组织大家一起学习国语,采取骨干领学,用国语说、用国语唱、用国语写,多方式提高国语水平,确保每家每户都有一名能使用国语正常交流的成员,发挥好示范作用。
“我的孩子上小学,每天都会问我很多问题,有时候我也回答不上来,我也担心说不好,没办法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心里想法,学好国语对自己也是一种提升,工作起来很融洽”。肖然托勒盖村农民热依兰木·日西提。
肖然托勒盖村坚持群众国语学习随学即用的方式,由简到难、由少到多,推进国语使用日常化、生活化。鼓励农牧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已掌握的国语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利用“红领巾”小课堂,督促中小学生当好日常家庭国语“小老师”,从日常问候、生活简单用语开始,主动教家长学习国语、组织群众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激励一起学国语的积极性。
责编:欧文秀 审核: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