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讯(林汉筠报道)在凤岗新年音乐会上,3000人齐唱《我和我的祖国》;在广场舞大赛上,2000人齐跳《我们都是追梦人》;在公益培训结营仪式上,300名学员手持结营证书露出满足的笑容;在全国红色讲解员大赛上,通过网络推介凤岗红色旅游,讲好凤岗故事;在低碳环保宣讲会上,韩萃萃发自肺腑呼吁节能减排……韩萃萃作为东莞文化发展的参与者、亲历者、见证者,13年来坚持扎根基层做文化,努力谱写凤岗文艺发展新乐章。
韩萃萃,凤岗镇文艺志愿者负责人,20年党龄,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群众文化中级职称。在凤岗13年时间里,时刻牢记党员职责和使命,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以明德引领风尚,当好信息员、宣传员、服务员和文明引导员,创作文艺精品、培育文艺志愿者、推广文艺普及,积极参与文艺志愿讲师和文艺演出活动,多次获得省市荣誉,志愿服务时长700余小时。她的志愿事迹被国家民政部主管的《社会与公益》杂志采访刊登。
当好信息员,上传下达架桥梁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族的灵魂”,韩萃萃深刻认识到“文化兴则国运兴”的道理,坚持扎根基层做文化,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文化政策,不断扩展思路,学习政策文件,推动机制创新。2009年到凤岗文联工作后,协助14个协会完成总结计划、工作简报、活动报送等各类材料信息3000余篇。负责起草中国客家山歌之乡、全国象棋之乡、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黄洞村)、东莞市文化建设标兵镇等申报材料,并成功获评。撰写的《凤岗民居建筑演变研究》、《凤岗客家山歌美学价值》、《论客家山歌在党史宣传中的作用》、《凤岗旅游发展的五点思考》等论文在《大陆桥视野》、《速读》等国家级刊物发表。申报凤岗客家山歌、竹塘村麒麟舞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婚嫁为东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联客家山歌协会的杜带娣、杨艳芬,麒麟协会的张马通、张家发为东莞市级非遗传承人。多次被授予“东莞市文广新系统信息员”称号,连续多次获得“东莞市优秀论文奖”、“全民尚艺节”优秀组织奖等。为协会做得越多,就越有成就感,能让文艺各领域全方面开花,能让全社会的文艺人才投身到文艺协会之中,能让人才充分施展自身才学贡献才干,是文联应尽的义务,韩萃萃甘当人梯,甘做铺路石,为省市级协会输入了大量专业人才,为协会会员争得了国家省市级的荣誉,用她手中这支信息员的笔谱写出一首首文艺奋进曲。
当好宣传员,讲好凤岗故事
年初二,韩萃萃接到上级电话:“想想用什么方法写一段话宣传一下戴口罩少聚集?”“没问题,晚上交稿!”韩萃萃仅用了2个小时创作了一首客家山歌五句板《坚决打赢防疫战》,用客家山歌的方式宣传抗疫,是韩萃萃想到的创新思想,说干就干,她找到了客家山歌协会会长刘桂芳,“我创作了一首让大家勤洗手戴口罩的山歌,您来唱,怎样?”刘会长毫不犹豫答应了。年初三,刘会长带着广东省非遗第三代客家山歌传承人杨艳芬就来到电视台,“我们词都背下来了,您说怎么唱我们就怎么唱!”录音棚录音、宪法公园录像,韩萃萃全程跟随,时不时指导拍摄机位和演员走位。随后,韩萃萃还创作了客家山歌《念好复工复产防疫经》、《一起苗苗苗》、《验核酸》、《响应号召验核酸》等客家山歌,登上了学习强国等重点媒体平台,客家山歌宣传党的思想,被市委宣传部纳入2021年宣传思想优秀工作案例,《南方》杂志宣传报道了凤岗做法,以此为主题的论文获得东莞市委党校“学习习近平七一讲话精神党校系统”二等奖。
文联文艺志愿者还用文化安抚人心,用艺术温暖人心,号召全社会“艺”起抗“疫”,拍摄《用爱点燃爱》等短视频,开展诗文抗疫、书法抗疫、美术抗疫、音乐抗疫、志愿者抗疫等“五心”抗疫专题,组织文联协会在《凤岗》报上推出专栏,积极组织文艺志愿者录制《跟凤岗文联学文艺》共60期,包括古典舞、国标舞、曳步舞、旗袍礼仪、书法、美术、客家山歌等课程内容,通过线上教学,让“在家也是战斗”理念深植群众心中,凝聚了战疫正能量。
韩萃萃作为文联文艺志愿者,致力于用文艺形式讲好凤岗故事,传播凤岗声音。结合时代精神和社会热点,公益创作了《六中全会精神放光芒》、《山歌点赞共产党》、《垃圾分类新时尚》、《水清河畅焕新颜》、《筷筷有爱》等一批文艺精品,宣传党的伟大精神,为垃圾分类,保护环境,使用公勺公筷等。作为镇委党校讲师团、党史宣讲团成员,近两年开展《客家乡村文化振兴》主题讲座10场,在“红色轻骑兵”、文艺志愿进基层宣讲中,通过自己的入党故事和对党的政策理解,宣传党的思想,传递正能量。同时被聘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员,垃圾分类引导员,低碳环保宣讲员等,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传递文艺正能量,讲好凤岗故事。
当好服务员,呕心沥血筑品牌
上下翻飞的麒麟,欢快喜庆的客家山歌,亲子其乐融融地包着客家萝卜粄,这是韩萃萃在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纂香书室举办的“留莞过大年 凤岗是我家”活动,通过组织160对留莞过年的家庭参与客家文化、客家民俗的体验,了解凤岗客家年文化,为留莞过年的群众送去了温暖。韩萃萃还创新举行街头艺术汇演,通过客家山歌、粤曲、吉他弹唱、小型交响乐、舞蹈、键盘音乐、古筝、架子鼓、志愿者专场等9场演出,用接地气的活动把艺术下沉到群众身边,表达梦圆小康的喜悦,展现凤岗人民共创共享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
韩萃萃充分发挥文艺志愿者的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认真组织文联14个文艺协会志愿者,开展学习培训、精品创作、文艺汇演等活动,并推动各协会积极走出去,参加各项文艺交流和演出比赛,2020年文联组织排练的《麒麟出盛世》获得省第六届麒麟舞大赛金奖。为满足群众需求,策划举办新年音乐会、文联春晚、“唱支山歌给党听”专场演出、“粤韵歌盛世”粤曲专场演出、“走向我们小康生活”街头文艺演出等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创新形式,创新文艺普及的新形式。打造“寻找麒麟舞传承人”、“寻找客家山歌传承人”、“寻找粤曲传承人”等10项“寻找”品牌项目,特别是客家山歌进校园品牌已坚持了13年,走进凤岗6所小学、幼儿园,培育了一批客家山歌小小传承人,筑牢客家山歌传承发展的基础。同时引入深圳爱乐乐团进校园,成立凤岗学生管乐团,让高雅艺术播种于青少年心田。
当好文明引导员,培育凤岗文艺力量
“空调为什么要调到26度以上,专家做过实验,如果普通家用空调26度开10分钟耗电0.04度,调至16度,耗电是1.15度,也就是说每10分钟16度比26度要多用1度多电,发1度电需要400克标准煤,1吨煤能发2777度电,每燃烧1吨煤产生3吨二氧化碳,大家可以算下我们每天空调低于26度会释放多少二氧化碳?”作为低碳环保宣讲员的韩萃萃用亲身经历和详实的数据,倡导着低碳环保理念。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为推动“送文艺”向“种文艺”转变,韩萃萃同志依托文联“文艺之家”平台,发展壮大凤岗文艺志愿者队伍,聘请有特长的文艺志愿者作为老师,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各类公益课,培训总时长达600余课时,受益群众近5万人次,同时让有特长的志愿者走上表演舞台,发扬主人翁精神,服务于广大群众,更好地融入凤岗这个大家庭。在文联各协会举办的活动中,还招募文艺志愿者,提供维护秩序、现场指引等服务,围绕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开展针对性文艺服务。为残疾人康复中心招募文艺志愿者排练合唱,教授非洲鼓和古筝等简单乐器,用文艺力量为残疾人康复奉献力量。在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中让文艺直抵人心,年均文艺志愿者服务时长近800小时。让她最感动的一次,就是在公益课结束后收到了一束鲜花,学生家长深情地拉着她说:“真的非常感谢政府、感谢文联,让我们孩子真正接触了高雅的艺术。”
至善至真,只为所求纯粹,至臻至美,只为初心所属。同一座城,同一个家,韩萃萃同志一直以“做一名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为己任,坚持“有一份光发一份热”信念,用文艺传递着温暖,为东莞文艺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