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下的推普攻坚战 照亮民族团结服务升级

时间:2025/9/20 0:40:16 来源:又见丝路网

新疆叶城讯(通讯:曾荣)在昆仑山脚下的叶城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一句句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正打破语言的壁垒,也悄然改变着这里的工作与生活。“是—事—次—吃……”午休时分,走廊里传来抑扬顿挫的跟读声。一位少数民族职工手举小镜子,反复调整口型,一遍遍咀嚼那些曾令他“头疼”、如今却深深着迷的汉语音节。

昆仑山下的推普攻坚战   照亮民族团结服务升级

在这个少数民族职工占比超95%的基层单位,学习普通话远不止于掌握一门工具,它更成为提升公路服务水平、促进民族交融团结的重要纽带。中心通过配备国家通用语言教材、组织系统培训、营造沉浸环境,并创新开展“结对帮扶”、朗读比赛等多元学习形式,真正让普通话“活”在了日常工作中。党委层面高度重视,将普通话使用纳入管理规范,实施阶段性测试和激励政策,推动语言学习走向常态化、制度化。

已获得二级乙等普通话证书的木热迪力·买买提,如今成了同事身边的“小老师”。“注意,舌尖轻抵下齿,”他正在辅导买买提吐逊·吾买尔,“发‘吃’这个音,嘴唇要收圆,像轻轻吹熄蜡烛。”这样的互助场景随处可见:有的工位贴满拼音便签,有的办公室自发组成学习小组,下班后仍有人围坐一起切磋对话。普通话学习,已成为一道动人的风景。

学习热情也洋溢在线上。当泽普养护所的阿依仙古丽·麦合木提考试通过,喜讯瞬间点燃工作群:“喜报!我们又多一位通关的伙伴!”祝福与表情包接连刷屏。党委书记徐剑第一时间点赞:“这就是坚持的力量!”也不忘暖心鼓励暂未通过的职工:“别灰心,继续加油!”更动人的,是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被看见、被回应。当艾克拜尔·卡米力第一次准确发出“吃”这个音,整个办公室自发响起掌声。“这个词,我对着镜子练了整整两个星期,”她笑着说,“每天重复五十遍,终于不再念成‘七’了。”在这场静悄悄的“语言革命”中,每一步前行都浸润着温度。它改变的不仅是发音,更是沟通的桥梁、服务的品质,也是一个集体向上生长的力量。

责编:玉素甫·玉素因     审核: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