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讯(妮可 报道)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社会经济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大需求。碳达峰与碳中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特征,也是中国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屹立于世界体系的重要条件。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以及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双碳(碳达峰和碳中和)职业能力人才迎来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2021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
2021年9月22日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21年10月24日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此外还制定出台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电力、钢铁、水泥、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以及科技、财税、金融等保障措施,共同形成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和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彰显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绿色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开展节能节水行动,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坚决打好工业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绿色生产方式正在加快形成,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为提高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同时按下双碳(碳达峰和碳中和)职业能力人才培育的“启动键”。在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的发展中,碳排放管理等技术应用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双碳职业能力人才成新宠作为推动行业发展、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为促进全国双碳(碳达峰和碳中和)领域的平稳有序运行和可持续健康发展,培养合格的双碳(碳达峰和碳中和)职业能力人才,助力我国“双碳目标”早日达成。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指导企业组织实施双碳(碳达峰和碳中和)职业能力人才培养工作,从而推动绿色节能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立足新时代发展阶段,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据了解,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始建于1993年,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事业单位,承担中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电子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产业工人网络平台建设等人才培养选拔工作。
根据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绿色低碳理念将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双碳(碳达峰和碳中和)职业能力人才主要是从事企事业单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在碳排放管理制度助力中国实现“双碳”战略的同时,新兴职业“碳排放管理技术”等将持续获得行业认可和重视。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目标导向下,碳排放管理技术人员将以自身的职业素养,成为助推新时代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绿色低碳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节能减排也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话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国构建双碳(碳达峰和碳中和)相关领域人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和电力、水泥、钢铁、造纸、化工、石化、有色金属、航空等八大控制排放行业。与此同时,双碳(碳排放和碳达峰)相关职业能力技术的专业性较强,工作内容较为广泛,涉及了碳资产管理、碳达峰与碳中和规划编制、碳标签、碳足迹和低碳产品认证,也包括提供外部的碳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等相关服务。由于综合实力和职业前景持续向好,甚至有业内专业人士把双碳相关职业碳排放管理技术称为继房地产、信息化行业后的第三波经济增长点。在低碳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大力培养双碳(碳达峰和碳中和)职业能力人才,在建立可持续绿色发展的模式下,将成为当前市场发展的主流。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加强新时代各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当前社会低碳减排的低能耗、低污染和可持续的发展趋势倒逼着各行各业“绿色”升级,导致现阶段,双碳领域人才缺口巨大双碳(碳达峰和碳中和)职业能力人才将迎来供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而国家政策法规的不断加码,绿色低碳行业在未来10-15年内都会处在上升期阶段,未来双碳(碳达峰和碳中和)职业能力人才培养将持续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